什麼是 Web3.0:網際網路与綱頁設計的未來可能是什麼樣
根據 web3.0 支持者的說法,未來的網際網路希望提供比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更量身定製、更智能和更自主的瀏覽體驗。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創造了 web3.0 一詞。它基於 Tim Berners-Lee 推廣的概念,稱為「web 3.0」或「語義網」。
web3.0 承諾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生態系統,在商業領域引起很大的興趣。據《紐約時報》報導,風險投資公司在 2021 年向加密相關項目投資了 270 億美元以上,其中大部分用於架構web3.0。但即使是對消費者友好的品牌也接受了 web3.0 的炒作。
由於 web3.0 還沒有完全實現,沒有人可以證明它的成功或失敗。一些熟悉的應用程式已經使 web3.0 比一個假設的概念更容易理解。
網際網路的演變:到目前為止,網路是什麼樣的?
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網路歷史的新紀元?首先,讓我們看一下 Web 1.0 和 Web 2.0 的定義特徵。將我們日常的網際網路使用置於其歷史背景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是如何演變的。
Web1.0(1991-2004):
Web 1.0 是我們在 90 年代所知道的網際網路。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或需要複習)的人,可以考慮一個包含AOL、Netscape和留言板等網站的 Web 版本。這個時代的網頁設計還處於起步階段,用戶享受著只讀的網際網路。
由靜態網頁組成,用戶只與 web1.0 的界面進行少量互動。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網站都歸大公司所有,用戶生成的內容很少——這可能是 web1.0 與 web2.0 之間最大的對比之一。
Web2.0(2004 年至今):
Web 2.0 是您今天瀏覽的網際網路。web2.0 也稱為「社群網路」,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虛擬生態系統。在 web2.0 的初期,諸如 Javascript、HTML5 和支持 CSS3 的網站(如 Facebook(更名為 Meta)、谷歌、YouTube 以及最終的電子商務平台(如亞馬遜))將被建立。這導致了一個平台驅動的web2,它在用戶生成的內容、社群網絡、交互和互動設計(越來越強調 UX 設計原則)上蓬勃發展。
Web2 是集中式網際網路時代,大型科技公司(例如 Google 和 Meta 等公司)擁有和分發數據。我們不僅從瀏覽中獲取信息,公司也從我們這裡獲取訊息,我們經常交換這些訊息以換取服務。他們將這些數據用於有針對性的廣告。
行動使用的增加在 web2 期間網際網路的指數增長中發揮了作用。應用程式創建徹底改變了用戶互動、消費和生產內容、商品和服務的方式——將我們需要的一切包裝到一個可訪問、用戶友好的界面中。
定義 web3.0 的組件和特性
現在嚴格定義 web3.0 還為時過早——所以我們還不能詳細介紹如何製作網站或為這個新時代做好準備。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查看新興的原則和驅動技術,以更好地了解 web3.0 的未來願景以及它與我們今天所知道的 web 的不同之處。
web3.0 是圍繞語義網的概念架構的——Berners-Lee 在其中設想了一個「數據網路」和一個協作媒體,一個我們[可以]見面、閱讀和寫作的地方。」
以下發展中的技術正在推動 web3.0:
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 web3.0 的數字資料庫,將成為當前網路去中心化的驅動力。該技術使用戶無需中介即可建立、存儲和安全管理數據。
去中心化:數據、應用程式和服務將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多個位置,並在沒有中央授權的情況下進行分發,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多控制權,同時減少 Meta 和 Google 等大型科技公司使用信息進行定向行銷的機會。
人工智慧:先進的機器學習將促進應用程式和用戶界面之間更智能的互動。
加密貨幣:一種基於區塊鏈分類帳的安全、去中心化貨幣(例如,以太幣或比特幣)。加密貨幣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我們目前在 web2 中使用的貨幣、銀行和支付處理器。
DeFi: DeFi(去中心化金融)將使用類似於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將第三方從在線交易中移除。
DAO: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或沒有集中領導的用戶擁有的社區,將運行線上服務。例子是加密合作社,投資者團體使用像 Etheruem 這樣的加密貨幣來購買 NFT 集合,支持初創公司等等。
dApps:web3.0中的 Web 應用程式,也稱為 dApps(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將運行在 P2P 區塊鏈網路上。與當今的 Web 應用程式相比,當一個實體(通常是公司)控制後端時,使用 dApps 的參與者可以同時提供和消費內容,而無需第三方干預。
用戶自治:去中心化的 web3.0 支持整體用戶自治,促進無審查的無許可、民主化網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並擁有網路的一部分。
用戶匿名: web3.0 中的人工智慧技術將允許用戶將他們的數字角色與他們的現實身份區分開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提高數據安全性,web3.0 旨在讓公司更難訪問個人的個人訊息和瀏覽歷史記錄。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 web3.0
許多已經使用的技術都屬於 web3.0 類別。您可能聽說過(甚至可能使用過)上述一些技術。雖然這些創新都不能代表完全充實的 web3.0 生態系統,但它們正在慢慢架構未來的格局:
元界中的品牌
互動式、沉浸式和通用社群媒體平台有望為創意經濟開啟一個新的虛擬世界。儘管 Metaverse 是一個模糊的術語,但許多公司正在試驗 VR 和 AI 技術,以確保其品牌面向未來。最好的例子包括 Balenciaga、Prada 和 Thom Browne為虛擬形象推出數字時尚系列,以及在 Metaverse 中策劃 NFT 展覽的Institut 。
NFT 炒作
NFT 是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唯一數字數據單元。通過允許對數字文檔的所有權進行驗證,這些已經徹底改變了遊戲、收藏品和藝術行業。如今,許多藝術家在加密驅動的數字市場上 製作和銷售 NFT 。
web3.0 的局限和早期批評
然而,web3.0 並非全是炒作。一些早期的批評者對更加民主化的網絡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即使使用了先進的去中心化技術。
其他人則聲稱,區塊鏈技術只是處於起步階段,無法使用和判斷其效果。《什麼是 Web 2》一書的作者 Tim O'Reilly指出,雖然技術社區之前已經循環使用 web3.0 背後令人信服的理想,但該系統還不夠發達,無法彌合分散技術與非 web3.0 資產和系統之間的差距。
O'Reilly在他的文章「為什麼對 web3.0 感到興奮還為時過早」中指出:
「如果 web3.0 要成為一個通用金融系統,或者一個去中心化信任的通用系統,它需要開發與現實世界、其法律體系和運營經濟的強大接口。」
Molly White 是另一位對科技世界保持警惕的 web3.0 懷疑論者。軟體工程師運行部落格web3.0 Is Going Just Great,這是一個揭露 web3.0 陰暗面的開放資源。White 實時更新她的網站,提供有關NFT/加密貨幣市場中欺詐和腐敗的新聞,以及對早期 web3.0 玩家對經濟、文化和環境影響的批評。
許多批評者也質疑 web3.0 的可持續性。雖然區塊鏈技術的可訪問性激發了組織和品牌為環境事業宣傳和籌集資金,但這些交易的成本對環境造成了損害。一些組織已經在努力闡明這些陷阱並改善web3.0 對環境的影響。